辦公文書的首選通常是Microsoft或Google 系列,但在功能上面,它們是否一直都能替代彼此呢?
根據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,文書軟體的使用者可以依使用程度而分為五個階段:
在前兩個階段內,對於使用者而言,文書軟體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,就像當需要在現成圖片上加入簡易文字時,小畫家、Line圖片工具應該就非常足夠了。換言之,當挑選資源時最看重的僅有「立即解決當下的需求」,那通常就在此階段。
通常而第三個階段(中度使用者)開始,文書軟體才會對於使用者有意義,而這時候資源的使用差異才會呈現出來。
因此當今天需要使用至第四階段(重度使用者)時,Microsoft或Google 系列產品才會有其不可替代性,不然其實從一個全數換到另一個皆是有可能的:
主要用途 | 中度 | 重度 | 極重度 |
---|---|---|---|
簡報相關 | 熟悉介面操作 | 有透過平台建立的作品集 | 平台上有自製範本/素材 |
文書相關 | 熟悉常用設定 | 串聯資料並形成資料庫 | 平台上有自製範本/功能 |
根據上述例子能發現,第四階段(重度使用者)內軟體才會被視為核心工具,同時,假設要使用其他平台的話,既有資料也將會是轉移成本的其中一個重要考量點。
絕大多數的人止步於第三階段(中度使用者),而第五階段的人員甚至會有撰寫程式的基本能力/素養。
個人使用文書軟體的時間不長(約6年),但目前已是標準的第五階段使用者,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使用心得:
如果要快速使用、遠端管理、團隊管理、規模化管理,那會比較建議使用Google Workspace。
但如果不介意入門門檻較高(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學習)或是單一檔案的大小/資料筆數較大的話,那Microsoft能提供相對更完整的需求。
不過如果網路不好又需要共編的話,萬分建議使用Google Workspace而非Microsoft,因為使用Microsoft的話在那個狀況下可能連共編的Email連結邀請都收不到,Google Workspace頂多是他人編輯的內容較晚出現而已,仍能達到共編的需求。